本网公告
警企互动打击整治网络谣言
热词:建材十字绣图案大全灯具
  • 详细内容

低碳金融是发展基准 应早入“快车道”

时间:2011/4/4 17:52:25 来源:上海金融报

    不久前,天津继成功举办了首届全球低碳金融高层论坛后,又迎来了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财政部和发改委代表在首届全球低碳金融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坚定规范发展国内碳交易市场,并高度认可低碳金融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关键角色。笔者认为,未来中国金融就是应当以低碳金融发展模式为基准,使其尽早步入“快车道”。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低碳金融低碳金融指的是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活动,包括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提供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理念、历史、环境、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工业经济结构以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产业为主。国家当前重点监控的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基本上均是我国传统的支柱行业。尽管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2.2%,但《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测算,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其中,2009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为30.2亿吨,同比增长9.2%;原油(76.31,-0.21,-0.27%)消费量3.8亿吨,同比增长7.1%;天然气消费量8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电力消费量3697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2%。

    可以说,一方面,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低下,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则表明了我国传统的重化工业等支柱产业在节能降耗、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巨大潜力。而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给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带来了创新和转变金融供给、发展低碳金融的机遇。可以说,在我国,90%企业生产和项目的发展、新的项目的建设,金融支持都是由银行的信贷来承担的。也就是说,90%的经济活动,没有金融的支持、没有银行信贷的支持,都很难顺利地完成。

    低碳金融起步难首先,国内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投入规模比较有限。由于绿色信贷的概念还不明确,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当前在统计银行贷款规模时,也并未对绿色贷款单辟通道统计,未能使绿色信贷获得信贷政策的倾斜;同时,中国企业对绿色信贷的需求还处于初级阶段,绿色信贷面临着项目融资技术评估的复杂性,银行开展这些项目缺乏人力资源和技术基础。

    其次,目前,银行业调整信贷结构的行为,主要源自于规避风险的被动需求,缺乏主动创新低碳金融产品的动力。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与这些高耗能行业之间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信贷过快退出这些行业容易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导致银行迟迟“不敢”退出;二是在我国的一些资源型省份,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如果严格按照银行信贷准入政策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不仅会使金融机构缺少支持对象,企业也无法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支持,结果导致银行“不能”退出。

    再次,我国碳交易现在还处于“农贸市场”的阶段。2008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迈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第一步。但是,从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秩序看,似乎全国“普遍开花”、“各自为政”的行政色彩浓厚。时至今日,京津沪三家交易所,各自都在积极谋求中国碳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之路,争创品牌,但这些交易所主要还是以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交易,而非标准化的合约交易,与欧美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应树立低碳金融理念首先,在制定的“十二五金融发展规划”中必须明确将低碳金融发展列为重要部分。低碳金融发展规划,要以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这个低碳发展目标为蓝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低碳金融发展规划,从而使我国低碳金融在“十二五”期间能够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距离。

    其次,银行业应加快低碳金融创新步伐。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通过科学技术提升竞争力、从商业模式中为未来市场创造新价值、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转型和制定有效的全球、行业与地区解决方案的探讨,推动可持续增长。那么,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达沃斯号召,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大配套金融服务和支持,促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分层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在目前我国三大交易所优势基础上,按照项目或交易品种的不同有效分工,形成碳排放权交易统一市场体系中的各个项目市场。各地已建立起来的环境交易平台自然并入各个项目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之中。有些地方企业之间排放权交易经过产权交易所交易的,在条件具备情况下,一同并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各项目交易所交易系统。这样一来,市场可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版权说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建材网www.jiancai.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建材网 www.jiancai.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材网www.jiancai.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常用家电节能环保常识探讨之节约能源 [2011/4/4]
专家走进社区教妙招 “三进”节能宣传再掀新高潮 [2011/4/4]
新瑞虎1.6S 手动豪华型 支持节能环保 [2011/4/4]
市民企业为废旧节能灯处理献计 定点回收都方便 [2011/4/4]
富士康推出节能环保产品 竹林一号机箱领跑绿色家居 [2011/4/4]
节能降排——4款低价品牌小排量车型导购 [2011/4/4]
优质节能灯导购常识揭秘 [2011/4/4]
LED台灯变身放大镜 新奇家电用途大公开 [2011/4/4]
低碳生活十大窍门 [2011/4/4]
绿色、低碳、节能——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011/4/4]
快过年了 教您三招轻松选购节能灯 [2011/4/4]
建材网简介| 服务条款| 隐私声明| 汇款帐号| 盛丰招聘|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