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香港举办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首两天为科学和政策日、政策和行动日,香港特区政府紧接在11月5-6日,主办香港C40论坛。四天的会议将探讨发展低碳城市以达致优质生活的路径,当中会集中讨论缔造现代化、适宜居住、低碳及优质城市都会的机遇。
香港市区重建局主席张震远在下午“新楼宇的未来”环节发言时指出,该局去年开始,在重建项目中,全面引进绿色建筑六大纲领,在湾仔利东街一个典型项目中,可以节能减排23%,相当于每年种植1.7万棵树。
另外香港有4.2万座楼宇,排放了约60%的香港温室气体,其中1.6万座楼龄超过30年,市建局采取复修而非拆卸重建政策,透过复修节省能源消耗。在过去的六年里,市建局已协助修复超过500座楼宇,在未来两年会协助修复另外1300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张震远指出,1998年,香港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约35万公吨,如今已增加至42万公吨,是之前的1.2倍。其中67%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发电,近九成的城市的电力消耗与4.2万座楼宇有关。换句话说,香港的4.2万座楼宇排放了约60%的香港温室气体,这远远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30%)。
造成这个原因是已开发的面积只占香港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的四分一,意味着香港的七百万人口大多数活动仅限于对香港土地的四分之一,即此4.2万座楼宇也集中于这小小范围。
虽然香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以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计算,香港高密度的发展令本地的能源效益较高。如果香港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无论是新的或旧的,将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市区重建局是一个政府为解决市区老化的问题而设于2001年的法定机构。香港大约有4000座楼宇超过50岁,其中70%不同程度受损。市建局致力解决旧楼重建及复修工作。市建局不仅努力提升楼宇质素,同时改善11万名贫困居民的生活条件。
市建局在市区重建工作所有环节中,环境可持续性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适当的规划和设计,新建楼宇将会实现更好的通风效果和更具效益的能源使用。
去年市建局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订立的环境可持续性政策,是目前的工作核心。该政策借鉴了国外许多城市的经验,并吸取了最新的环保技术以及在该领域专家的意见。
绿色建筑六大纲领:
1. 能源效益
2. 节约用水
3. 环保建材
4. 绿化环境
5. 废料回收、废物分类,以及
6. 施工期间减少建筑废料及环境滋扰
市建估计建筑成本会因此上升2-3%,但为了公众利益将切实执行。如果其他发展商跟进,建筑成本可能因规模效益而降低。
市建局的利东街项目正是一个范例,该项目占地约8000平方米。我们估计,通过运用所有的绿色功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削减约23%。这相当于种植17万棵树木,或香港每年植树总数的20%。
在香港有1.6万座建成超过30年的楼宇,其中很多需要修复。如果减少现有楼宇的能源使用, 将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在过去的六年里,市建局已协助修复超过500座楼宇,在未来两年会协助修复另外1300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